作者: [Gaosem] 发布日期: 2025年8月27日 网站: gaosem.com 引子:为什么出发? 在数字世界里,拥有一个域名,就像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。我的这块“地”——gaosem.com,其实早在7年前就已入手。然而,七年间,它一直静静地躺在那里,像一个被遗忘的花园,从未被开垦。期间,我也曾尝试用主流的Bluehost空间和WordPress来搭建,但总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,任由那片空间渐渐长满荒草。 直到最近,一封Bluehost即将到期的提醒邮件,成为了最终的催化剂。我问自己:为什么不趁此机会,亲手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、能代表我专业形象的数字空间?一个快速、稳定、无需持续付费,且能让我完全掌控的“家”? 这个念头,便是我这段“艰辛”又收获满满的建站旅程的开端。这篇文章,记录了我如何从一个域名和满腔热情开始,最终拥有一个零成本、高性能的全球化个人网站的全过程,以及我一路上踩过的17个(或许更多)大大小小的坑。 第一章:选择与迷茫——告别“舒适区” 熟悉网站建设的朋友都知道,Bluehost + WordPress是曾经的“黄金搭档”,简单易用。但它就像一间“精装修的出租屋”,虽然方便,但你得按月付不菲的“房租”(主机费),速度和安全性也总有妥协。 我想要的是一栋自建房。经过一番研究,我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个更现代、更“硬核”的技术组合上,我的“梦之队”包括: 地基 (内容引擎): Hugo - 一个以“快”闻名的静态网站生成器。它能将简单的Markdown文章,瞬间编译成极致优化的HTML网页。 蓝图与仓库 (代码托管): GitHub - 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,用来存放我网站的所有“建筑材料”(代码和文章)。 物业与安保 (部署与加速): Cloudflare Pages - 一家顶级的网络服务公司,它提供的免费Pages服务,能将我的网站自动部署到全球各地的服务器上,实现秒级访问和免费的SSL安全证书。 这个组合的承诺是极致的速度、顶级的安全、几乎为零的成本和100%的掌控权。代价是,我必须放弃图形化界面,学会使用命令行和Git。我当时想,这应该不难吧?事实证明,我还是太天真了。 第二章:技术路上的“拦路虎” 接下来的每一步,都像是一场“BOSS战”。 BOSS 1: Git的“灵魂三问” 当我兴致勃勃地在本地创建好网站,准备第一次推送到GitHub时,终端立刻给了我一个下马威,它抛出了三个哲学问题: “你是谁?” - 报错 Author identity unknown。原来,严谨的Git需要我先“登记身份”,用git config命令告诉它我的名字和邮箱。 [这里可以插入您当时遇到的Git身份未知报错截图] “往哪发?” - 报错 repository not found。我回头检查才发现,自己复制命令时过于心急,把远程仓库地址里的占位符your-username也复制了进去。地址错了,信自然寄不到。 “发的是啥?” - 解决了前两个问题,我又遇到了 src refspec main does not match any。在我的AI顾问“叮当”的帮助下,我们抽丝剥茧,最后才发现,我的本地Git创建的是一个叫 master 的分支,而我一直在尝试推送一个不存在的 main 分支! 这三连击,几乎花了我一天的时间。 BOSS 2: 网络迷雾——反复出现的“连接被重置” ...